專欄連載Column

2020-12-05

第72期 面對掙扎時 餓肚子的精神

  前陣子跟高球國寶謝敏男老師在聊為什麼?現在的年輕選手們怎麼了?是國外選手強還是我們弱了?那我們要給什麼意見給選手們加分呢?

  老師說: 選手要有餓肚子的精神!所以懵懂的我就跟老師大開玩笑!所以說現在的小孩無法餓著肚子練球,無法餓著肚子比賽,所以只好轉行當起教練才不會餓著了肚子!不對台灣有世界第一雅妮登上一百多週的紀錄,今年也有業餘世界一哥(安安)一姐(羽薔),還有2020名人賽的潘政琮,所以台灣選手是有機會的。

  只要是運動員教練們都會告訴他們全力以赴,做到最好這是每一位運動員應有態度。前輩們在高球的訓練方式中都以技術為重,近年來運動科學的不斷發展,除了技術面,研讀心理學,加強體能訓練加強自己的穩定性,多管齊下的訓練如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參賽者,大都是訓練有素旗鼓相當,要在眾多的對手或隊伍當中脫穎而出,單憑體力及技術上的訓練,似乎已難再有必勝的把握,因為能夠代表國家或所屬參與盛大賽事,各參賽選手無論在體力或技術層面上的準備,肯定都已是非常充分,而且應當處於最佳的競技狀態。在這樣高水平的表現當中,勝負已不再是分、秒之差,而是百分乃至是千分一秒之別。

  要在這種環境、氣氛之下發揮出應有的水準,甚至是達到心理方面的準備工作就特別重要。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台灣的賽事沒有外兵來搶!所以2020金牌通通留在台灣這樣我們就足夠了嗎? 當我們踏入國際舞台之後才能真正了解我們除了拼經濟還需要問一下自己明年是否還有出場權,記得2006年的時候我在日巡總排名53位,差不到十萬日幣就是種子球員的我很想自己付十萬請求協會賜給我重返種子的榮耀,但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只好乖乖的回去考QT,回台鼓起勇氣去北市大報考成為全校最老的學生哈哈!其實這就是選手最掙扎的時刻,現在的台灣不管是男子或女子職業選手們都有大小台巡賽,但還是需要餓肚子因為靠獎金吃飯的選手畢竟沒有這麼多人,除非你場埸都可打入前十。

  什麼叫選手:可以克服一切,什麼叫天災:風雨無阻沒有抱怨,挑戰所有的困難這就叫做運動員,當然沒有一流的技術要走入國際舞台也是困難的,那要如何顯示自己是一流的選手呢!這是誰都無法回應你,只有自己繼續走!

  當選手表現出自己最佳的技術給觀眾欣賞時大家的滿意程度又到那裡了呢!台灣的巡迴賽場埸都帶有驚喜因為長春組永遠都會出現很厲害的前輩搶冠軍杯,那台灣的年輕選手呢!我們的張力不夠嗎?防疫期間台灣是多麼的幸福有這麼多的賽事可以參加,我們要以賽帶訓把自己的張力往旁邊發展準備到最好,走出臺灣到國際巡迴賽遇到困難時沒有懼怕因為我們的技術心理數值通通準備完畢己跟國際接軌了。

 

曾秀鳳
1968年出生。1991年轉入職業,征戰日巡創下連續11年取得種子資格紀錄,職業生涯共獲得13座冠軍。2015年自賽事退休後致力於人生新目標 – 高爾夫傳承。目前擔任臺北城市技科大學助理教授